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对联的标准是哪个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对联有什么要求(对联有什么要求、内含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对联有什么要求

对联,就像律诗里的“对仗”,是文学形式之一,很高档的。讲究多一点儿。
1,平仄:一三**论,二四六分明;
2,词性: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3,意境:崇尚朴实无华,避免矫揉造作;
4,字数:字数越少,创作越难;字数很多尤难;
5,功底:要有足够的文学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正常的心理素质;
6,酝酿: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7,用典:典故意思绵长,活波生动,信手拈来,事半功倍;
8,俗套:低俗庸劣的对联俯拾皆是,浸满铜臭,味同嚼蜡,令人作呕;
9,***:很常见;电脑打字太多了,***泛滥成灾;
10,上下联颠倒:最常见。有的贴在当街,字大如斗,脸上不红不白的,丢人现眼;
一滴水能够反射出太阳的七色光芒,一副简简单单的对联,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全部人格。

对联有什么要求

对联,就像律诗里的“对仗”,是文学形式之一,很高档的。讲究多一点儿。
1,平仄:一三**论,二四六分明;
2,词性: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3,意境:崇尚朴实无华,避免矫揉造作;
4,字数:字数越少,创作越难;字数很多尤难;
5,功底:要有足够的文学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正常的心理素质;
6,酝酿: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7,用典:典故意思绵长,活波生动,信手拈来,事半功倍;
8,俗套:低俗庸劣的对联俯拾皆是,浸满铜臭,味同嚼蜡,令人作呕;
9,***:很常见;电脑打字太多了,***泛滥成灾;
10,上下联颠倒:最常见。有的贴在当街,字大如斗,脸上不红不白的,丢人现眼;
一滴水能够反射出太阳的七色光芒,一副简简单单的对联,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全部人格。

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有什么要求

对联基本要求: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对联的格式

格式:

1、两联字数不限,但必须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两联的意义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相似、相近、相反,但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3、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4、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参考资料:对联-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