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的外形结构是什么样的?各个部位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1、由戈身和长木柄组成。戈身呈“T”字形,横出的一边叫做“援”,长约24厘米,内外有刃,内刃可以钩割,外刃可以推割,前锋可以啄击;横出的另一边叫做“内”,长约12厘米,上面有小孔;竖直部分名为“胡”,长约18厘米,有排孔。戈身用牛筋等牢固绳索穿过“内”和“胡”的小孔缚在长木柄上。

2、戈字的偏旁是戈,戈字的结构是单一结构。戈字的基本释义 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姓。戈字的组词有戈壁、干戈、探戈、反戈、倒戈、挥戈、戈比、兵戈、寻戈、止戈、灵戈、韬戈、矛戈、寝戈等。

3、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姓。拼音gē,注音ㄍㄜ。部首戈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4画。五笔86AGNT,五笔98AGNY,仓颉I郑码HM。四角53000,结构单一,电码2047,区位2474。统**6208,笔顺一フノ丶。

4、青铜甲 当时将青铜锻打成片,钉缀在胸、背、腹等处,保护士兵身体的要害部位。戈 从《大秦赋》战争场面看战国时期秦军武备 戈 从《大秦赋》战争场面看战国时期秦军武备 公子傒持戈 一般认为戈是从镰刀类工具演化而来的。在青铜时代,戈是车战中普遍使用的格斗兵器。

戈是什么兵器(化干戈为玉帛的干戈是什么兵器)

5、弋没有撇和戈有撇。弋拼音yì。部首弋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3画。五笔86AGNY、五笔98AYI、仓颉IP郑码HS。四角43000、结构单电码170区位6314。统**5F0B、笔顺一フ丶。用带绳子的箭射鸟:弋获。弋人何篡(“篡”,取,鸿雁飞得很高,射鸟的人无所施其技)。姓。

有关“戈”这种兵器的简介和插图

1、中国先秦时期一种主要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戈由长柄(柲)和横装的戈头组成。标准形态的戈头,包括上下有刃、前有尖锋的“援”和装柲用的“内”两部分,“内”上有穿绳缚柲用的孔,称为“穿”。

2、掇刀:《唐书·南蛮传》:“以千人为军,十军为部,强弩二首,*斧铺之,劲马二百,越粮刀铺之。长戈二百,掇刀铺之。”割刀:《礼记》:“割刀之用,鸾也之贵,贵其义也。”《正义》曰:“割刀今之刀,鸾刀,古之刀也。今刀便利,可以为割物之用。古刀迟缓,用之为难,宗庙不用今之刀,而用古刀修古也。

3、戟:在戈和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矛和戈的结合体。它的优点是具有勾、啄、撞、刺四种效能,**力很高,在三国时期盛行一时。典韦,吕布,张辽都是持戟的名将。*:一种刺击兵器,和矛相似,据说黄帝时期就有了。

戈是什么样的兵器

1、戈是一种可钩可啄的长兵器。由戈身和长木柄组成。戈身呈“T”字形,横出的一边叫做“援”,长约24厘米,内外有刃,内刃可以钩割,外刃可以推割,前锋可以啄击;横出的另一边叫做“内”,长约12厘米,上面有小孔;竖直部分名为“胡”,长约18厘米,有排孔。

2、戈是古代一种常见的钩杀兵器。它的首端带有横向伸出的短刃,刃锋向内,安有木质的长柄,用来钩割或啄刺敌人,我国殷商时期使用普遍。

3、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4、戈(古代冷兵器)戈是中国古代一种具有击刺、勾啄等功能的长柄**。

5、戈是春秋战国时的主要刺杀格斗兵器。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其主要效能是用以勾挽或啄刺敌人,因此又叫做勾兵或啄兵。它通常由青铜戈头、柄柄末端的等部分组成。戈头中又包括援、内、胡等部分。

戈是什么兵器图片

干为防具,戈为**。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战争。干和戈是古代常用**,具体“干”指盾牌,上古时期,秦称“盾”,山东六国称“干”,“戈”指进攻的类似矛的**,见上图。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戈耀日。

青铜器中的兵器——戣 古代一种变形的戈类兵器,是援的部分做成三角形,有尖,两面刃,中间有孔,援的部分比较宽,形状似等腰三角形。功能与戈相似。戈各部位名称图 戣的分布与戈相比较为局限,商周时期在四川等西部地区比较流行。秦**始,戈逐步被戟和矛取代,国此也有介绍戣是戟类**的说法。

戈,中国在先秦时期一种主要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流行于商至汉代。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产生,原为长柄,平头,刃在下边,可横 击,又可用于勾杀,后因作战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戈便分为长、中、短3种。商代已经有了铜戈,直到秦代作战时仍用戈。

古代戈指的是一种兵器。中国在先秦时期一种主要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流行于商至汉代。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产生,原为长柄,平头。刃在下边,可横 击,又可用于勾杀,后因作战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戈便分为长、中、短3种。商代已经有了铜戈,直到秦代作战时仍用戈。

戈兵器是怎样的?

戈是古代一种常见的钩杀兵器。它的首端带有横向伸出的短刃,刃锋向内,安有木质的长柄,用来钩割或啄刺敌人,我国殷商时期使用普遍。

戈是一种可钩可啄的长兵器。由戈身和长木柄组成。戈身呈“T”字形,横出的一边叫做“援”,长约24厘米,内外有刃,内刃可以钩割,外刃可以推割,前锋可以啄击;横出的另一边叫做“内”,长约12厘米,上面有小孔;竖直部分名为“胡”,长约18厘米,有排孔。

戈是用于勾杀的兵器,又称作“勾兵”。青铜戈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已出现,商代后期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兵器,并一直延用到战国、秦。戈一般由戈头、柲和末端的鐏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将戈头与柲绑扎在一起,再在柲触地的一端装上鐏。而考古发掘出土的戈,绝大部分只剩下戈头。

作为一种已经消失了的兵器,戈的实体形状只能通过考古挖掘,但戈大致长啥样,我们的祖先已经告诉了答案——戈是象形文字。“戈”在甲骨文和篆书里就有多次演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戈的形状在实战中不断变化。完整意义上的戈一般由戈头、柲、柲冒、鐏四部分构成。

戈头,分为援、内、翻三部分。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部。长约8寸,宽2寸,体狭长,多数体中有脊棱,剖面成扇菱形。援的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锐利的前锋。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有直的,也有末尾向下弯曲的。

戈是春秋战国时的主要刺杀格斗兵器。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其主要效能是用以勾挽或啄刺敌人,因此又叫做勾兵或啄兵。它通常由青铜戈头、柄柄末端的等部分组成。戈头中又包括援、内、胡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