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布氏杆菌检测干什么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试管凝集试验的临床意义。(试管凝集试验的临床意义和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试管凝集试验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试管凝集试验主要用已知抗原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某种特异性抗体及其含量(效价),以辅助临床诊断疾病或流行病学研究。
确定是否得啦布鲁氏菌病都做什么检查?去...
病情分析:你好 意见建议: 你好,你的情况建议你去内科检查一下,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查看原帖>>
布氏杆菌病是怎样一种病?如何检测?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传染途径是病牛或带菌牛,特别是在流产或分娩时,大量布氏杆菌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偶尔在*、粪、尿以及*道流出的恶露内发现。然后通过消化道、损伤或完整的皮肤、黏膜、结膜和交配而互相感染。病牛的临床特点是发生流产、胎衣滞留、子宫炎、不孕症、*房炎、关节炎等,孕牛在7~8月时流产。公牛发生**炎和附睾炎。人可通过与病牛的频繁接触及食入未严格杀菌的病牛*、肉而感染。人患病的主要症状是呈波浪热、关节炎和**肿胀,头和全身疼痛,有的发生骨质变形、流产等。
布氏杆菌的检验主要是采用两种血清学诊断方法:
(1)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采被检血清0.03毫升,加抗原0.03毫升与之混合,4分钟内观察反应并判定结果。凝集者判为阳性,不凝者判为*性。对阳性反应的牛再进行试管凝集反应。
(2)试管凝集反应。操作方法:每份血清用5支小试管,第一管加入2.3毫升0.5%碳酸生理盐水;第二管不加;第三、第四、第五管各加入0.5毫升。用1毫升吸管吸取被检血清0.2毫升加入第一管内并混匀之,以该吸管吸取混合液分别加入第二管和第三管,每管0.5毫升。以该吸管将第三管混合液混匀,吸取0.5毫升加入第四管,混匀后,再从第四管吸取0.5毫升加入第五管混匀,弃去0.5毫升。如此稀释后,从第二管起,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1∶100。然后先以0.5%碳酸生理盐水将抗原原液作20倍稀释,并加入上述各管(第一管不加,作为血清对照组),每管加0.5毫升,振摇均匀。加入血清后,第二至第五管各管混合液的容积均为1毫升,血清稀释度从第二管起依次为1∶25,1∶50,1∶100,1∶200。每次试验还应做*性血清对照:*性血清需取自未患过布氏杆菌病的牛,且先须以布氏杆菌抗原检定,证明确为*性反应者。阳性血清对照:阳性血清通常取自人工免疫的牛,但亦可从送检血清中选取,其凝集价最好不低于1∶800。抗原对照:加1∶20抗原稀释液0.5毫升于试管中,再加入0.5毫升碳酸生理盐水。以上试管于充分振荡后置于37~38℃恒温箱中22~24小时,然后检查并记录结果。
判定标准:“++++”表示上层液体100%清亮,管底有极显著的伞状沉淀物。振荡时,沉淀物碎裂成花瓣状、块状和粒状(100%菌体被凝集)。“+++”表示凝集现象与四个加号相同,但上层液体75%清亮(75%菌体被凝集)。“++”表示上层液体50%清亮,管底有伞状沉淀物,振荡时碎裂成花瓣状、块状和柱状(50%菌体被凝集)。“+”表示上层液体25%清亮,管底有不很显著的伞状沉淀,或只有伞状沉淀的痕迹。振荡时,在液体中有可见小块和粒状物(25%)菌体被凝集。“-”表示无凝集现象。液体不透明,无伞状沉淀,有时细菌可能沉于管底,但振荡时又呈均匀混浊状态。牛以1∶100稀释度出现两个加号以上的凝集现象时,被检血清判定为阳性反应。以1∶50稀释度出现两个加号以上的凝集现象时,被检血清判定为可疑反应。可疑反应的牛,经过3~4周,须重新采血检验。如重检仍为可疑,应判定为阳性反应。
布氏杆菌凝集结果是阳性参考范围为什么是*性
参考范围是正常值的意思,结果阳性,说明感染了。
福请妇产科医疗有几家
一般的综合性的医院都是有妇产科的把你的问题照片检查单子或者资料传上来这样我们才能给你进行分析和建议的。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做什么检查能检查出来,做血常规能检查出来吗?这个病的具体症状是什么样的?
布氏杆菌病
--------------------------------------------------------------------------------
布氏杆菌病(波状热、马耳他热、地中海热或直布罗陀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
布氏杆菌病可由直接接触受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羊奶或食入含有活的布氏杆菌的奶制品(如黄油和奶酪)而引起。罕有人与人间传播者。本病以农村较多,是肉制品加工者、兽医、农民和牧民的职业病。
症状和并发症
症状在细菌感染后5天到数月出现,通常为2周。特别在疾病早期阶段变动较大。起病以寒颤和发热、严重头痛、身痛、感觉不适,偶然有腹泻而突然发病。亦可以轻微不适感、肌痛、头痛、项背部疼痛等症状而隐匿起病。如疾病发展,至傍晚体温可达40~40.5℃然后逐渐下降,到清晨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有全身出汗。
典型病例此种间歇发热持续1~5周,其后2~14天内症状可大部或完全消失,之后又再度出现发热。此种反复可仅出现一次,但多数病人发展为慢性布氏杆菌病,在数月或数年内反复出现发热和消退。
早期过后,常出现严重的便秘、厌食、体重下降、腹痛、关节痛、头痛、背痛、乏力、易激动、失眠、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最后淋巴结、脾脏和肝脏可发生肿大。
没有并发症的布氏杆菌病患者通常2~3周后恢复。并发症较罕见,但可感染心脏、脑和脑膜,以及引起神经、**、胆囊、肝脏和骨的炎症。慢**例通常导致长期健康**,但本病罕有致死者。
诊断
如果一个患者有与感染动物或动物产品如未消毒的牛奶接触历史,医生可怀疑诊断布氏杆菌病。诊断可取病人的血,偶尔亦可取脑脊液、尿或组织送实验室培养出病原菌而确定。亦可用血清学试验检测高滴度的布氏杆菌抗体。
预防和治疗
对年龄不大的人应避免食用未消毒的牛奶和奶酪可预防布氏杆菌感染,接触活的或宰杀动物的人应戴眼罩或眼镜以及橡皮手套,应将自己皮肤上的割伤包扎好。消毁受染动物和免疫年幼的健康动物能有助于预防感染的扩散。
应用单一抗生素时复发很常见,故常给予抗生素联合治疗。多西环素或四环素加每日注射链霉素可降低复发的危险。小于8岁的儿童可给予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加链霉素或利福平,因为四环素可以损害儿童的牙齿。严重病例可给予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有严重肌痛的患者可能需要一种强力的镇痛剂,如可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