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颜真卿的侄子多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祭侄文稿为什么是天下第一行书?(《祭侄文稿》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祭侄文稿为什么是天下第一行书?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法帖”。 不过这个还可以再加上一句,这是现存的天下第一行书。大家都知道,《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是现存《兰亭集序》都不是真迹,是临摹的。而《祭侄文稿》却是名副其实的颜真卿手稿,真正由其书写的,并且很难被后世临摹的真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祭侄文稿》是现存的天下第一行书。

书稿故事——国仇家恨

祭侄文稿为什么是天下第一行书?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 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颜真卿

颜真卿的侄子真是在这一场叛乱中丧生的,他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气节,不肯投降,最终惨死在叛军手中。颜真卿听闻此消息,十分悲痛,便怀着那份悲痛、愤怒的心情,将此书稿一气呵成。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悲剧背景,后世再怎么模仿也达不到颜真卿的高度。

纸寿千年,展一次伤一次

书法界有一句话,“纸寿千年,展一次伤一次。”意思是纸张的寿命只有一千年左右,以后再拿出来展览,没展览一次就要伤害一次书法。而《祭侄文稿》已经有了13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看一次少一次了,以前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馆,考虑到保护文物,也很少拿出来展览,而这次竟然漂洋过海去东京展览,不知道对纸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颜真卿因何被害?

颜真卿的侄子是在安史之乱中被杀害的。唐玄宗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北多郡在短短时间内纷纷瓦解,无数人流离失所。

颜真卿和堂兄颜杲卿一门忠烈,与叛军奋起反抗。那时,颜杲卿驻守常山郡,颜真卿守着平原郡,兄弟二人遥相呼应,牵制住一部分敌军力量。

为了助父平叛,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常常往来两郡之间联络。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叛军史思明攻陷常山,颜季明被叛军斩首,颜杲卿也遭安禄山残忍杀害,安禄山非常愤怒,命令把他捆在中桥南头从西边数第二根柱上,把他肢解了,直到断气时,仍大骂不止。

安史之乱中,颜氏一门有30余口被害。两年后,颜真卿有机会派人到河北找兄弟和侄子的遗骸,最后只寻得颜季明的头骨和颜杲卿的部分尸骨。扩展资料《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祭文的一开始,他叙述个人的身份和侄子生前状况,文字节奏平缓,笔墨也比较清淡,转入祭文正题之后,他的字形变大、笔画变粗,用墨也开始浓了起来。

他写道,侄子从小就很出众,正期望着做个好官。

可谁想安禄山起兵**,他们兄弟极力抗敌夺回土门,急挫叛贼的威风,可是却因为贼臣拥兵不救,让常山成为孤城。

通篇作品,颜真卿在“父陷子死”四个字笔墨最重。

他质问苍天:“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让你遭遇如此残害,再多的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

他写到亡侄的“首榇”(放头骨的棺)在三年后才被收得归葬,短短几行里改了又改,“呜呼哀哉”,都是用草书连写。

最后,他告慰亡侄“再等一个好的日子,再选择一块好的墓地埋葬你,你的灵魂如果还能知道这一切,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做客。”

文字如江河一般倾泻而下。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强劲雄浑,而他本人的个性也刚直耿介。在《祭侄文稿》写就的26年后,他被派去劝和叛将李希烈,因屡次宁死不降而被勒死,享年76岁。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颜真卿泣血写下的《祭侄文稿》,到底有多珍贵?

颜真卿书法小故事20个字?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件更有名气的,是《祭侄文稿》。这里面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在抗击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和他一起发兵讨伐叛军。颜杲卿是常山郡(现在河北省正定县一带)太守,他率军和叛军苦战了好几天,可是因为寡不敌众被叛军俘获。**三十多口人为国捐躯,就连少年英俊的小侄子季明也惨死在叛军的屠刀下。

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颜真卿决定为侄子季明写一篇祭文。他快步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了起来。他越写越快,越写越悲愤,国恨家仇全部凝聚在笔端,一篇文字苍凉悲壮、用行书写成的祭文一气呵成了。 这篇《祭侄文稿》不但文词好,书写妙,还饱含作者的爱国热情。成为他最杰出的行书作品。历代书法家把它称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它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受到了人们的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