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如何区分背景和经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背景和条件有什么不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历史背景和条件有什么不同

历史背景不一定是条件,但条件一定是背景 背景图版是从大方面说起 而条件是某些小方面的事情

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历史地位?

  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强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康有为
  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成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全国人心激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到**实践。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
  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 在维新人士和帝*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 “百日维新”开始后,清**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成功。戊戌**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根本原因;(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成为汹涌的社会**,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文体**”、“小说界**”、“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编辑本段变法影响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原有制度和**的**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如何区分议论句和陈述句

怎样判断议论句看这个句子有没有观点啦。如果有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议论句。没有的话。大概就是陈述句啦。希望能帮你。

乌坦战争的战争背景

历史背景和条件有什么不同

阿明当政乌干达八年,乌干达经济急速下滑,特别是1978年国际咖啡价格的骤降,重创了乌干达经济命脉。而阿明却一直以来穷奢极侈,大力**反对派和异见人士,**兰芝族(Langi)和阿哥利族(Acholi)平民,施行宗教**,**高层亦腐化严重,导致民不聊生。外界一般认为阿明发动战争是为了转移矛盾视线。在**内部,阿明和副总统穆斯特发·阿德里斯(Mustafa Adrisi)的矛盾日益突出。1978年5月,阿德里斯在一场“交通意外”中受重伤,双腿瘫痪。阿明送阿德里斯到开罗治疗,并乘机解除其所有职务。这一举动遭到阿德里斯支持者的严重不满,于是在9月爆发了全国规模的*乱。阿明派遣**赶赴北部城镇古卢(Gulu)、东部城镇托罗罗和西南部的恩巴腊腊(Mbarara)**,部分**还越境到坦桑尼亚边境打击反对人士,但是由于**的散漫和部分坦境内的乌干达反阿明难民加入战斗,乌干达**军都分别被击退。10月初,阿明在坎帕拉的寓所中遭刺杀,幸而躲在一辆直升机中逃过一劫。阿明于是将军事上的失败都归咎与坦桑尼亚的奥博特和尼雷尔作祟。10月30日,阿明对坦桑尼亚宣战,下令**入侵坦桑尼亚的卡盖拉区,阿明还宣称卡盖拉区原本就属于乌干达,声称较早前有1,000辆坦克侵入乌干达,因而其行动完全是自卫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