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黄河沙土可以干什么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问卖沙子的老板,沙子含土多少?老板说3个以下是啥意思?(沙子含土量国家标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问卖沙子的老板,沙子含土多少?老板说3个以下是啥意思?

上句是说人要成立一个家庭,不可能一蹴而就,所有的财富必须像用针去挑土一样,一点一点的积攒,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财富. 下一句是说要败的家庭,不管你有多少家产,就像大水推动沙子一样,很快会被推光.全句是说败家容易成家难,让人们接受教训,勤俭持家,不要做败家子.

我的前女友叫邵明文 谁能帮我写首诗要带进去他的名字 一旦采用 定当厚谢

韶光如斯易白头,明日无情我便休。靡不有初终情路。唯闻不释最心忧。

读图填空.(1)上图表示的是黄河______ 游的“______“,它是由黄河携带的大量______,在下游河道中沉

(1)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2)“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建设大型水库及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故答案为:(1)下;地上河;泥沙;地上河;建设大型水库及保持水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固黄河大堤.

黄河边的沙土可以养角蛙吗

黄河边上的沙土可以养角蛙。

我问卖沙子的老板,沙子含土多少?老板说3个以下是啥意思?

需要把沙土清洗干净,用阳光暴晒几天。

这样既能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去除杂质。

黄河沙土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一天,男孩和女孩吵架了。他不再对她说"我爱你",当然她也不再对他说"我也是。一天晚上,他们谈到了分手的事,背对背睡下了。半夜,天上打雷了。第一声雷响时,他醒了,下意识地猛地用双手去捂她的耳朵,才发现不知何时他又拥著她。雷声紧接著炸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可谁都没有睡著她想也许他还爱我,生怕我受一点点吓。他想,也许她还爱我,不然她不会流泪的。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世界上最美的木乃伊,这是一个古老的符咒,请在收到次消息后发给三个论坛。等发完后看看三天内就能得到心爱的人。不发的话你将有霉运一个月,同学说他试过了,很灵。-令人爱上你..)!!!!!

急!一套黄河的竟赛题

一、抢答题。(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答对每道题可以获得10分,答错不扣分。)
1、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那一位诗人:
(1)他曾经游历全国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
(2)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他写下了“黄河落天走东海,**写入胸怀间”的著名诗句。
(3)他是一位唐朝诗人,被世人称为“诗仙”
2、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沿岸的哪一个省:
(1) 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
(2) 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
(3) 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3、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沿黄的哪一个石窟:
(1) 它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始于前秦,鼎盛于隋唐。
(2) 它也是我国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石窟。
(3) 它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城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崖壁上。
4、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上的哪一种现象:
(1)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初春,防御不力或措施不当,容易酿成决溢灾害。
(2) 这种现象都出现在黄河下游,是由于上下河段温差引起的。
(3) 它的具体表现是:在1~2月间,气温升高,上段低纬度河段封冻首先解冻开河,封冻期间河槽积蓄的水量急剧释放下泄,但下段高纬度河段因气温仍低,冰凌固封,在水流动力作用下,水鼓冰开,形成武开河。有时大量冰凌在狭窄、弯曲、浅滩处阻塞,形成冰塞、冰坝,致使水位陡涨,甚至漫滩偎堤。
二、必答题。(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回答一道题,从1-12号题目里选择你要回答的题目,答对每道题10分,答错不扣分。)
1、黄河全长多少,流经我国几个省、自治区?
2、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它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
3、《黄河颂》是谁作的词,谁谱的曲?
4、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又被叫做什么河。5、“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6、请你说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作者和他生活的年代。并再背出一首他写的诗。
7、黄河上有一个著名的瀑布,请说出它的名字。
8、请说出我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什么石窟
9、。***在指挥***取得宜川大捷之后,决定东渡黄河到华北去。1948年3月23日,**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过河,船至中流,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冰块撞击木船发出惊心动魄的砰砰声,小木船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心潮澎湃,沉思良久,深深地感叹着说了一句话,请说出这句话。
10、黄河自1972年开始出现了断流的现象,请问:从1972年到1998年,黄河下游出现了几次断流?
11、请背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12、黄河起源哪里,流入什么海?
三、风险题。(本道题有时间限制,选手可以选择30分,20分和10分的题目进行作答,在答题时,当选题的选手答不出或回答不完全时,其他的队友或同班同学可以补充回答,但不可超过规定时间。两个队轮流答题,每队有两次答题机会)
(一)30分题:
1、请说出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
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a.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实行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
b.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
c.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d.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2、请分析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3、请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4、请说出黄河流经我国哪几个省、区。
(二)、20分题
1、请说出沿黄有哪几个石窟。
2、请说出《黄河大合唱》的乐章是由哪七部组成的?
3、请简要分析黄河下游洪灾发生的原因。
4、《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个乐章,请问诗人在这里借歌颂黄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三)10分题
1、有句俗语为什么说“跳进黄河洗不清”?
2、请你说出一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并说说它的意思。
3、请说出一个与黄河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并说出它的主要人物。
4、黄河三角洲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从六十年**始,我国陆续开发哪几个油田,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


参考答案;
一、
1、李白 2、山东 3、敦煌石窟 4、凌汛
二、
1、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2、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它的形状和“几”字相似。
3、光未然 冼星海
4、悬河
5、大禹 疏导引流
6、李白 唐代
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黄河小浪底工程
8、云岗,龙门,麦积山,敦煌号称我国四大石窟
9、“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10、黄河断流始自1972年山东省利津,后来日趋严重。1972~1998年的27年间,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已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黄河源头1997年开始出现断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现了首次断流,完全暴露的河段达8公里。
1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注入渤海。
三、(一)
2、1.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致使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太阳辐射的改变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能源,所以太阳辐射输出量的改变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根据观测,20世纪70年**始,太阳辐射量在不断增强,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
�②太阳黑子 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我国地面大气环流中的季风成分大于行星风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太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我国的季风势力较往年减弱,尤其表现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我国华北干旱显著(如1997年黄河断流最严重)。
�③间冰期 根据考古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在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大间冰期。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又分为几个亚冰期和亚间冰期,而当今世界处在第四纪的亚间冰期,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尤其在黄河流域,出现干旱气候。黄河河南花园口以上流域1990年~1995年间平均降水量减少12%。
�④大气透明度的变化 地表气候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除受太阳本身变化影响外,到达地球的部分也受大气透明度的影响。火山活动对大气透明度的影响最大,火山爆发喷出的灰尘能强烈地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而对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却没有显著影响。据计算,火山尘埃散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散射地面长波辐射大30倍,尘埃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比大气分子强得多。根据实测结果,火山活动较多的年份,相应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较少。1912年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北半球火山活动相对较少,大气混浊程度减少,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气温增高,形成一个温暖期,蒸发加强,气候变得干燥。
�⑤流域状况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76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大约60%的降水量集中在6月~9月。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内分配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天然河川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实测年径流量431亿立方米。干流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2~3。降水量本来就不充沛,水资源不足,进入温暖期后蒸发加强,降水减少,旱情加重,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吃紧。最终导致黄河断流现象出现。
�⑥下游补给 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使该段黄河不仅得不到两岸**含水层的水源补给,反而要用河水下渗补给**含水层,越是干旱越是下渗严重。
�⑦上中游补给 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地表径流与**径流,流域内降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
�2.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②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50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140万公顷农田,90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500万公顷,工业生产用水也数十倍地增长。在50年代初期,黄河供水地区年均耗水量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达到300亿立方米,而同时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少24.5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1.5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③水资源管理不协调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④水费偏低,农业灌溉方式原始,水资源浪费惊人 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目前,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⑤水体污染严重,水体质量不佳 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锐。
�⑥温室效应 二**碳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了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⑦海洋沙漠化 目前每年大约有18亿吨的石油通过海上运往消费地。由于运输不当或油轮失事等原因,每年约有180万吨石油流入海洋。另外,还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排入海洋。有人估计,每年倾注到海洋中的石油量达200万吨~1500万吨,其中一部分形成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参与水汽输送的水量减少。同时又减少了海面的潜热的转化,使海洋减小了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近海越来越显著,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降水,使我国降水量有所减少。
�⑧人为热释放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能量的消耗迅速增长。仅2000年全世界消耗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了380亿吨煤所放出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气的干燥度,使陆地降水量减少。
�⑨沿海城市气候的截流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造成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因而形成局部的热力环流,其在大范围气压梯度小时,表现比较明显。在白天市区中心有强烈的上升气流。这样,市区因凝结核特别多,又有上升气流,所以,降水量比郊区多,一般可增加5%~10%。近年来,我国东部城市化进程特别快,城市发展规模大,数量多,众多的城市群对进入**空气中的水分有明显的“截流”作用,使之在当地产生降水,减少了进入内陆(如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量,使黄河主要补给区降水减少。
3、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冲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4、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二)
1、沿黄省区的主要石窟有: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等。
2、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

第二乐章 《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第四乐章 《黄水谣》(齐唱)

第五乐章 《问边对口曲》(男声对唱)

第六乐章 《黄河怨》(女声独唱)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轮唱)

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合唱)
3、关于黄河防洪问题

防御黄河洪水无论过去或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是黄河问题中第一位的问题。黄河洪水灾害主要是在下游。70余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几乎全部集中于黄河的中上游,而下游是一条上宽下窄、绵延八百公里的“悬河”,这种河流形态恐怕是中国乃至世界大江大河中仅有的。洪水在短时间内大流量、强冲力、长距离由平原地区“悬河”入海,十余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数千万人口面临可能的灭顶之灾,其防洪难度及任务的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洪水,泛滥造成的毁灭性破坏也是其他河流洪水不可比拟的。1938年花园口扒决形成的黄泛区,至今仍是中国贫困的地区之一。对黄河洪水灾害的评估,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和系统的思维方式加以认识,如对人文环境、社会进步、政权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影响的研究等。单纯以经济的、区域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是很不够的。

黄河下游防洪存在的问题较多,最现实的问题首先是要对中常洪水进行再认识。所谓中常洪水,是一个从预见期上界定的概念,表现为流量特征上区别于大洪水和中小洪水。中常洪水对黄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输沙入海、冲蚀河道和稳定河槽;二是下游补源,满足环境和生态用水需求。从历史上来看,黄河下游每一个大的河道演变周期,都是一个河道逐渐淤高、河口抬高延伸的过程,也是纵向比降趋缓而横向比降增大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孕育了非常洪水发生河道变迁、中常洪水三年二决泛滥的结果。现行河道维持100多年后,长时期安澜的今天,1996年8月中常洪水情况下出现的下游异常高水位和行洪过程,提醒人们应当对中常洪水进行重新认识。中常不常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仅仅以预见期和流量界定、区别和认识黄河可能发生的洪水是不客观的,相对而言水位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游荡性河道内洪水小流量、高水位漫滩可能无序性演进,河道工程功能大大减弱,进而出现河势急剧变化危及堤防安全。因此,对黄河洪水尤其是中常洪水不能只进行一般意义的水文分析。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起高效、精确的监控体系,对河道形态时空变化、洪水演进等实施即时监测和控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其次是通过对中常洪水的再认识,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对黄河下游构成威胁的已经主要不是大洪水而是高水位。因此,对非常洪水和中常洪水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小浪底水库防洪效益与运用方式等相关问题,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再认识。特别是中常洪水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我们对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防御非常洪水以往的概念和意义,显然需要有新的理解和评价。

三是分滞洪的问题。分滞洪区的出现,体现了人类在与洪水抗争中的能动性和策略性,并已为防洪实践所证明是成功的。人类与洪水的斗争也是人与自然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黄河分滞洪区(包括滩区)日益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愈来愈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一能动的策略性防洪措施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防御千年一遇洪水仍将运用分滞洪区。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牺牲某一区域长远的、整体和根本的利益,与长治久安的概念是越来越不相称的,发展地看不应是首选的策略。因而积极谋求新的策略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
1、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意思:《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3、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4、从六十年**始,陆续开发了胜利、孤岛、河口等油田,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