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千兆服务器干什么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型机服务器是做什么用的?(小型机服务器和一般的服务器的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小型机服务器是做什么用的?
既然是服务器,那么就是用来做服务使用的,具体的比如说Web服务、FTP服务、Mail服务等等。
为什么要选择小型机来做服务器,那么就必须要了解一下小型机。
小型机是指运行原理类似于PC(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但性能及用途又与它们截然不同的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它是70年代由DEC(数字设备公司)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种高性能计算产品。
小型机具有区别PC及其服务器的特有体系结构,还有各制造厂自己的专利技术,有的还采用小型机专用处理器,比如美国Sun、日本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的小型机是基于SPARC处理器架构,而美国HP公司的则是基于PA-RISC架构;Compaq公司是Alpha架构。另外I/O总线也不相同,Fujitsu是PCI,Sun是SBUS,等等。这就意味着各公司小型机机器上的插卡,如网卡、显示卡、SCSI卡等可能也是专用的。此外,小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基于Unix的,像Sun、Fujitsu是用Sun Solaris,HP是用HP-Unix,IBM是AIX。所以小型机是封闭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使用小型机的用户一般是看中Unix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专用服务器的高速运算能力。
现在生产小型机的厂商主要有IBM和HP及浪潮、曙光等。IBM典型机器有RS/6000、AS/400等。它们的主要特色在于年宕机时间只有几小时,所以又统称为z系列(zero 零)。AS/400主要应用在银行和制造业,还有用于Domino,主要的技术在于TIMI(技术**机器界面),单级存储,有了TIMI技术可以做到硬件与软件相互**。RS/6000比较常见,用于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等。
小型机仅仅是低价格、小规模的大型计算机,典型的小型机运行UNIX或者象MPE、 VEM等专用的操作系统。它们比大型机价底,却几乎有同样的处理能力。HP的9000系列小型机几乎可与IBM的传统大型计算机相竞争。
在高端小型机一般使用的技术有:基于RISC的多处理器体系结构,兆数量级字节高速缓存,凡千兆字节RAM,使用I/O处理器的专门I/O通道上的数百GB的磁盘存储器,以及专设管理处理器。它们较小并且是气冷的,因此对客户现场没有特别的**管道要求。现在小型机跟中型机跟大型机之间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了,因为IBM把很多原来只在大型机和中型机上应用的技术都在小型机中实现了。
小型机跟普通的服务器(也就是常说的PC-SERVER)是有很大差别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型机的高RA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服务性)特性。
RAS是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们反映了计算机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服务性三个著名特点,它们的具体含义如下:
高可靠性(Reliability):计算机能够持续运转,从来不停机。
高可用性(Availability):重要资源都有备份;能够检测到潜在要发生的问题,并且能够转移其上正在运行的任务到其它资源,以减少停机时间,保持生产的持续运转;具有实时在线维护和延迟性维护功能。
高服务性(Serviceability):能够实时在线诊断,精确定位出根本问题所在,做到准确无误的快速修复。
关于IBM的小型机的RAS特性,不得不提到IBM eLiza(蜥蜴)计划。
eLiza 的称呼最早起源于六十年代中期IBM的一个计划,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一种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通讯的程序。在九十年代,IBM设计的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其综合处理能力可比喻于一个蜥蜴(lizard)所具有的功力,即具有预测防范、处理判断以及自我愈合再生能力。
在当今的IT世界,众多企业都无情地面对一个巨大挑战:为了构成一个强大的灵活自如的电子商务运做环境,需要使用大量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复杂的应用软件等,这些设备所涉及的IT技术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工程师来维护和管理整个软硬件系统。
IBM公司综合自己多年的IT经验,应运而生的提出了eLiza计划,并给它赋予了具有前瞻性的重要内容:即现代企业要想处于不败的竞争地位,其电子商务环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应具备下列四项原则:
自我配置能力:系统可以动态自我配置有关资源。
自我保护能力:系统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受到非法访问和攻击。
自我愈合能力:系统能够自动预测错误、避免错误、修复错误、取代有关错误部件。
自我优化能力:系统能够自动监视和管理有关资源,将系统性能调整到最佳状态。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系统还需具备以下七个要素:
负载管理(Workload Management)
安全机制(Security)
群集技术(Clustering)
虚拟主机托管(Virtual Server Hosting)
端到端的自动控制(End-to-End Automation)
灾难恢复机制(Disaster Recovery)
端到端的系统管理(End-to-End Systems Management)
下面是IBM p690服务器的RAS特性的介绍
自动首次错误数据捕获和诊断错误隔离能力
自治愈内部POWER4处理器组冗余
业界第一的PCI总线奇偶错误恢复
避免检查中止的不可收集错误处理
动态错误恢复
错误检查和纠正(ECC)或在主存上的等价保护,所有一、二、和**缓存和内部处理器组
连续和冗余的位操作被使主存具有自治愈功能
在主存上具有的Chipkill纠正功能
N+1的冗余电源,双电源线,和对电源及风扇的在线维护
针对处理器、缓存、内存、I/O和DASD的预计性错误分析
基于运行时错误来决定是否分离处理器运行和启动(动态处理器离线和永久处理器离线)
缓存和主存的离线技术
通过选择高品质的部件最大限度的减少故障
针对电源、风扇和I/O子系统的基于首次故障数据捕获技术的并行、运行间检测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可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很多哦~复制给你吧!
千兆位以太网是一种新型高速局域网,他可以提供1Gb/s的通信带宽,采用和传统10/100M以太网同样的CSMA/CD协议、帧格式和帧长,因此可以实现在原有低速以太网基础上平滑、连续性的网络升级,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以前的投资。
1 千兆位以太网出现的背景
以太网技术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技术,然而随着网络通信流量的不断增加,传统10M以太网在C/S计算环境中已很不适应。通信的拥塞推进了对高速网络的需求。
从目前的发展看,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是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可以为园区网络提供1Gb/s的通信带宽,而且具有以太网的简易性;以及和其他类似速率的通信技术比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千兆以太网在当前以太网基础之上平滑过渡,综合平衡了现有的端点工作站、管理工具和培训基础等各种因素。
千兆以太网采用同样的CSMA/CD协议、同样的帧格式和同样的帧长。对于广大的网络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现有的投资可以在合理的初始开销上延续到千兆以太网,不需要对技术支持人员和用户进行重新培训,不需要做另外的协议和中间件的投资。结果是用户的总体开销较低。
2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的特点
由以太网所支持的简易网络升级,以及对新应用和数据类型处理的灵活性、网络的可伸缩性,使得千兆以太网成为高速、高带宽网络的战略性选择。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2.1 简便、直接的高性能升级,而且无网络崩溃危险
网络管理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获得更高网络带宽,而不至于使现存的网络瘫痪。千兆以太网采用和以前的10/100M以太网相同的格式,执行同样功能。这样,向更高速度网络发展时,升级就成为直接性的和增加性的。所有的3种以太网都采用同样的IEEE802.3帧格式,同样的双工操作和流控机制。单工操作模式中,千兆以太网采用同样的基本CSMA/CD访问方式解决共享介质的冲突问题。而且千兆以太网使用同样的、由IEEE802.3小组定义的管理对象。千兆以太网还是以太网,只是更快。
(1)以太网帧格式
使用局域网交换器或路由器将现有的低速以太网设备和千兆以太网设备连接很简单,利用同样的线路速率互联即可。千兆以太网使用同样的变量长度,由于所有的以太网的帧格式和长度都相同,没有必要做网络的其他变动。这种**性的网络升级途径使得千兆以太网可以“无缝”融入现存的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之中。
按IEEE802.3x的规定,通过全双工、交换方式连接的2个节点可同时发送、接收数据包。千兆以太网在双工操作模式中延续同样的标准。而且千兆以太网采用标难以太网的流控方法避免网络拥塞和超载。在单工操作模式中,千兆以太网也采用同样的CSMA/CD基本访问方法,解决共享介质的访问冲突问题。
(3)管理对象
从以太网过渡到快速以太网,大多数网络管理员所熟悉的基本管理对象仍将在千兆以太网上得以延续。例如,SNMP定义了获取设备级的以太网信息的标准方法。SNMP利用管理信息库(MIB)记录关键性的统计信息,诸如冲突计数、发送或接收的数据包、出错率等各种设备级的信息。其他的信息由远程监视(RMON)代理收集,通过网络管理的应用程序汇集各种统计数据。由于千兆以太网使用标准以太网帧,所以可以使用同样的MIB和RMON代理,在千兆速率上作网络管理。
2.2 较低的总体开销
总体开销是评价新型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总体开销不仅包括购买设备的开销,还应包括培训、维护和纠错的开销。
竞争和经济发展已经将以太网的连接开销大大降低了。虽然快速以太网产品只是从1994年开始供货,但在前五年中其产品价格已经显著降低。千兆以太网将延续同样的发展过程。甚至早期产品就能提供较好的性能价格比。IEEE的目标是以100BASE-FX连接价格的2~3倍提供千兆以太网的连接。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IC生产线会简化,低价光电设备会被研究出来,千兆以太网端口价格将不断降低。
交换式千兆以太网连接开销低于622Mb/sATM(假定物理介质相同),这是因为产品相对简单,产品数量更大。千兆以太网中继器接口大大低于622Mb/sATM。为用户提供性能价格比优越的数据中心主干网络和服务器连接的解决方案。
最后,由于现有系统的用户早已熟悉了以太网技术,以太网的维护和纠错工具,以太网的支持开销将远远低于其他的技术。千兆以太网只需要对人员的进一步培训,附加性购置维护和纠错工具。除此之外,千兆以太网将比其他技术更快。一旦升级培训和升级工具完成之后,网络支持人员可以有充分信心作千兆以太网的安装和纠错工作。
2.3 对新型应用和数据类型的支持
Intranet应用的出现预示着新数据类型发展。包括视频和音频。在过去,人们认为视频需要一种新的、专为多媒体设计的技术,但是如今由于新标准、新协议的出现,将数据和视频综合在以太网上已经成为可能。
2.4 灵活的网络互联和网络设计
网络管理员当今面临着无数个网络互联的选择和网络设计的各种解决方案。这些选择包括各种路由和交换网络,包括建立规模不断增长的内部网络。基于带宽要求和经费情况,以太网可为共享式的(使用中继器)或交换式的网络。然而高速网络的选择应当不受互联方式和网络拓扑的限制。
2.5 仍然不能保证服务质量
千兆以太网提供高速连接能力,但本身不提供完整的服务功能如服务质量(QoS)、自动冗余容错或是高层寻径功能。这些功能在其他开放标准中定义。如同所有的以太网描述,千兆以太网定义OSI协议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第2层),TCP和IP分别在传送层(第4层)和网络层(第3层)部分中定义,允许在应用之间的可靠通信服务。QoS等问题在最初的千兆以太网描述中未曾涉及,但是必须由此类标准的几种中加以定义。
3 千兆位以太网的应用
千兆位以太网的最初应用将是园区和建筑中要求更高带宽的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包括路由器、交换器、集线器、中继器和服务器等。例如交换器到路由器、交换器到交换器、交换器到服务器和中继器到交换器连接。在早期阶段,千兆以太网预计不会广泛用于台式环境。不论什么场合,网络操作系统(NOS)、台式机的应用和NIC驱动程序都会保持不变。MIS管理员不仅可以继续使用现有多模光纤,而且也可以考虑当前的网络管理、网络应用和工具的投资,在原有投资和新投资上取得平衡。
(1)对交换器到交换器连接的升级,可以获得100/1000M交换器之间的1000Mb/s信道。
一个非常直接的升级方案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s的链路升到1000Mb/s。如此的高带宽、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M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对交换器到服务器连接的升级,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
最简单的升级方案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以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对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的升级,这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
连接多个10/100M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M交换器,以及其他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对共享式FDDI主干网的升级,可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安装FDDI交换器或以太网到FDDI交换器/路由器来实现。
园区或建筑FDDI主干网络可以采用利用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更换现有的FDDI集中器、集线器或以太网到FDDI路由器的方式升级。升级仅要求在路由器、交换器或中继器上安装新的以太网接口。在光纤上的投资受到保护,每个网段带宽增加了至少10倍,总带宽增大。
(5)对高性能的台式机升级,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
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请问大家,千兆网卡中哪个品牌比较好?
千兆光纤网卡,高端普及类产品,主要用于服务器、交换机的中距离连接。
光纤网卡出名的品牌是:Intel。但价格太高,性能和品质都很好,你可以根据项目预算考虑。
作为一个通信行业内的人,老实说,想耐用的,其实比较推荐国内老牌子光润通,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一直以高品质示人,跟**和航天有合作,质量方面可以放心,非常稳定,而且购买价格要比同类型的国外品牌低很多,售后服务方面,不论是故障排除还是设备返修方面响应和解决速度都很及时。针对千兆类光纤网卡而言,光润通PCI-E双光口网卡非常有优势,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千兆交换机什么用
个人是必要使用的 交换机是不能提高网速的 交换机主要提供的是交互的作用 网速快慢跟外网的带宽有关 个人使用,或者个人多台电脑使用的话,路由器,百兆交换机足够了
1. 像集线器一样,交换机提供了大量可供线缆连接的端口,这样可以采用星型拓扑布线。
2. 像中继器、集线器和网桥那样,当它转发帧时,交换机会重新产生一个不失真的方形电信号。
3. 像网桥那样,交换机在每个端口上都使用相同的转发或过滤逻辑。
4. 像网桥那样,交换机将局域网分为多个冲突域,每个冲突域都是有**的宽带,因此大大提高了局域网的带宽。
5. 除了具有网桥、集线器和中继器的功能以外,交换机还提供了更先进的功能,如虚拟局域网(VLAN)和更高的性能。
传统交换机从网桥发展而来,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IP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生。交换机最大的好处是快速,由于交换机只须识别帧中MAC地址,直接根据MAC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算法简单,便于ASIC实现,因此转发速度极高。但交换机的工作机制也带来一些问题。
1.回路:根据交换机地址学习和站表建立算法,交换机之间不允许存在回路。一旦存在回路,必须启动生成树算法,阻塞掉产生回路的端口。而路由器的路由协议没有这个问题,路由器之间可以有多条通路来平衡负载,提高可靠性。
2.负载集中:交换机之间只能有一条通路,使得信息集中在一条通信链路上,不能进行动态分配,以平衡负载。而路由器的路由协议算法可以避免这一点,OSPF路由协议算法不但能产生多条路由,而且能为不同的网络应用选择各自不同的最佳路由。
3.广播控制:交换机只能缩小冲突域,而不能缩小广播域。整个交换式网络就是一个大的广播域,广播报文散到整个交换式网络。而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广播报文不能通过路由器继续进行广播。 [2]
4.子网划分:交换机只能识别MAC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而且采用平坦的地址结构,因此不能根据MAC地址来划分子网。而路由器识别IP地址,IP地址由网络管理员分配,是逻辑地址且IP地址具有层次结构,被划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于划分子网,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5.保密问题:虽说交换机也可以根据帧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其他帧中内容对帧实施过滤,但路由器根据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端口地址等内容对报文实施过滤,更加直观方便。
现在广告到处都在说千兆宽带,它究竟是指什么呢?
千兆网络,顾名思义,就是速度高达 1Gbps(每秒约 125 MB)的网络;它的最大特征就是一个字:快。
1Gbps 网络的快是什么概念?在现有已经普及的 4G 网络下,人们已经没有障碍地使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而且非常流畅;而千兆网络能够达到的网速是现有 4G 网络的 3 到 4 倍,当然其应用场景已经不仅仅是观看高清视频那么简单。
千兆网络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只不过前几年,人们对千兆网络的认识更多的是千兆光纤或宽带;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0�2 LTE 的演进,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用上千兆网络,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进入到 2017 年,千兆网络突然火了;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手机生产厂商,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千兆网络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千兆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趋近成熟。
2017 年初,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全球首个可以商用的千兆级 LTE 网络已经问世;它是由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网络设备厂商 NETGEAR、芯片厂商高通、以及澳大利亚电信运营商 Telstra 四家公司相互配合实现的。
不过,对于普通智能手机用户而言,要想用上千兆网络,真正值得关注的其实还是手机里的一个关键部件——猫(Modem,也就是调制解调器),它是负责智能手机连接移动网络的唯一接口。换句话说,只有你的 “猫” 支持千兆网络,你的智能手机才能连上千兆网络。
目前,全世界能够支持千兆网络的 “猫” 中,知名度最高的两款都来自高通,它们的型号分别是骁龙 X16 和 X20;其中 X 16 今年就能用上了。
高通骁龙 X16 和 X20 是怎么实现千兆网络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要再充分理解什么是 “猫”。
其实在拨号上网时代,我们对 “猫” 并不陌生;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够通过电话线连接网络,在此过程中 “猫” 起到的是信号转换的作用,这个过程包括调制和解调。如今在手机中,“猫” 的作用与之相类似。
我们平时用手机开视频语音聊天、发朋友圈,这些图像和语音信息是不能直接通过电波来传输的,它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把图像和语音信息转化电波可传输的数据,这是调制。到了另外一头,把数据还原成图像和语音,那就叫做解调。
而高通骁龙 X16 在智能手机中就是起到了调制解调的作用,只不过传输数据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更加形象地说,移动网络就像是一条高速公路,那么数据就是货车上面的货物;而千兆网络就是让 “货物” 运送得更快。
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在高速公路上多增加两条甚至更多的车道,让更多的货车同时运输,使货物的吞吐量加倍;这就是所谓的载波聚合技术。其次,增加每辆货车可以装载的货物数量,这样就能让货车的运输效率更高,这就是高阶调制技术。最后,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处增加更多的收费站,让货车可以更加快速地进出,这就是 4×4 MIMO 技术。
总之,通过三个因素的结合,可以让货物在高速公路上的运输效率得到成倍的提升。同样道理,通过添加数据传输通道、提升数据传输能力、增加数据收发效率等三种方式,X16 将数据传输的速度提升到了千兆级别。
继 X16 之后,生而移动的高通又快速推出了第二代支持千兆移动网络的 “猫”——骁龙 X20;X20 同样也是在上述 3 种方式中做了各个方面的提升,最终能够实现的下行传输速度为 1.2Gbps ,比 X16 提升了 20%。
目前,高通骁龙 X16 Modem 已经被集成在高通骁龙 835 旗舰处理器上,所以实际上今年搭载高通骁龙835 处理器的手机都具备千兆网络的硬件基础。至于 X20,将会在 2018 年与用户见面。
没有千兆级网络,就不会有 5G
从某种意义来说,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形态一定是面向移动的。眼下,4G 移动网络的发展、成熟和普及,已经彻底地改变了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方式,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展望 5G,人们的期待是改变整个社会。
但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从 4G 走向 5G 的过程中,移动网络一直不断演进,前两年比较火热的 4G+ 就是一个初步的演进节点。
千兆级网络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 4G++,但它的角色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说是里程碑意义的。
它标志着移动网络在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中,终于彻底摆脱了传输速率的桎梏;甚至在某些条件下超越了有线的宽带网络。而在 “量变引起质变” 的规律之下,千兆网络的应用场景也不再局限于文字、图片、视频,而可以用在 VR、云计算、即时应用等新兴的场景中。
千兆级 4G 网络也是 5G 网络的一个重要基础。它和 5G 的关系,有点类似于 3G 时代的 H+ 和 4G 之间的关系;在未来 5G 发展初期信号覆盖不完善、有可能回落的情况下,千兆网络将承担补位者的角色。据了解,未来支持 5G 网络的 “猫”,都将同步兼容千兆级 4G 网络。
如果把 5G 看做是马斯克**火星的目标,那么千兆网络的意义不亚于 SpaceX 成功地将火箭运载能力提升到可以到达火星的等级。
什么是千兆网卡
关注船长,带你了解更多有关数码科技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