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鞋山是哪个人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姥山岛文峰塔的来历?(姥山岛 文峰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姥山岛文峰塔的来历?
文峰塔位于巢湖市中庙镇,又称姥山塔、望湖塔。文峰塔为7层八角砖石塔,高约51米。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至崇祯十一年建成4层。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李鸿章倡导,委任江苏补用道吴毓芬续建,完成7层。塔身由条石垒砌而成,八角飞檐,内有135级石阶可登,砖雕佛像共802尊。文峰塔,位于巢湖的姥山岛之顶。据《巢湖志》等记载,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当时流传“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的民谣,庐州知府严尔圭为应证此谣,主建该塔层,但工程至三层时停工。清代光绪年间,洋务派首领、合肥人李鸿章倡议续建,工成。
姥山岛望姑亭由来?
相传,当年的巢州城有个居民叫做焦姥,因缘巧合从小白龙那儿得知了“陷巢州”的消息。焦姥和女儿本可以提前逃难,可又不舍日夜相处的乡邻们,她们决定分头通知大家尽快转移。眼见乡亲全都转移走了,焦氏母女这才放心地朝城外跑去,这时突然从天际传来一声巨响,整个巢州城瞬间陷落十几丈深,几丈高的洪水猛扑过来将母女卷入惊涛骇浪中。闻讯赶来的小白龙很悲伤,作法将焦氏母女从波涛中托起,将她们化作大山屹立于湖水之中。 为了感念焦氏母女舍生忘死的义举,人们将焦姥化作的山取名为“姥山”,女儿焦姑化作的山取名为“姑山”,两峰并举、遥遥相望,于万顷波涛中并立诉说着断肠般的母女亲情。焦母奔跑喊人时跑掉的鞋,化为两座小岛取名“鞋山”,千百年来相伴姥山一侧。焦姑掉的眼泪化作银鱼,浮游于姥山、姑山之间,传递着母女之爱。每年谷雨前后,姥、姑两山的山头白云缭绕、雾气腾腾,隐约可见白色龙形的东西,当地人都说是小白龙来凭吊焦姥母女。
姥山岛文峰塔传说多少年了?
姥山岛】姥山是巢湖中最大的岛屿,距离巢湖市中庙3.5千米,距离庐江县齐头咀4千米,北岸7里南岸8里,所以民间流传着“上七下八”的说法。姥山向西8千米,湖中有一座姑山。姑山海拔82米,传说是焦姥的女儿焦姑被巨浪冲至远方化作,(也有人称作“孤山”)。1964年,郭沫若游览巢湖时写下:“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姑姥”指的就姑山和姥山。姥山西北侧有两块礁石,相隔不远,形似两只鞋,称为鞋山。传说“陷巢湖”时焦姥跑丢的两只鞋,化作了鞋山。
小丰禅寺传说?
传说,善良的焦姥和女儿看到巢州大地洪水涛涛席卷而来,母女俩为救乡亲,来回奔走相告邻里,感恩的海龙王之子化作青衣童子,引焦姥母女登山,但时辰已到,老妇人来不及奔跑,立于湖中,化作姥山,女儿化作姑(孤)山,焦姥在慌急奔跑中丢下的鞋子为鞋山
鞋山和落星墩是同一个地方吗?
不是。落星墩又名落星石,亦称德星山,位于庐山市(原星子县)**堤南二里湖中心,是庐山市地标性建筑和象征性文物古迹,星子县县名也由此而来。它是一座小石岛,高数丈,纵横周回大约一百余步,总面积不过1800平方米,与湖口县大孤山(又名鞋山)遥相呼应。鞋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鄱阳湖口南侧9公里处的鄱阳湖中),距鄱阳湖入长江口仅几公里,与长江中小孤山遥遥相对,鞋山因此又称大孤山。大孤山远小孤山,月照洞庭归客船”便是唐代诗人描写鞋山的佳句。是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有“蓬莱仙岛”之称。
有没有有关鞋山的神话传说?
关于湖岛鞋山,当地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渔夫叫胡青,他在湖上打渔时,与天界瑶池玉女大姑相遇,后来相爱成亲。此事被渔霸盛泰得知,即要抢大姑。玉帝得知此事,派天兵天将把大姑带走,盛泰乘机抓去胡青。大姑从天上丢下一只绣花鞋把盛泰一伙压住,这只绣花鞋便变做了鞋山。鞋山又名大姑山,其由来大概也出于此。
鄱阳湖的由来?
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 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 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米,最高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的22.59米,最低水位为1963年2月6日的5.90米(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具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 “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 1636 毫米,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0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4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魔鬼三角”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级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其后,日本海军曾派人潜入湖中侦察,下水的人中除山下堤昭外,其他人员全部神秘失踪。山下堤昭脱下潜水服后,精神恐惧,接着就精神失常了。 抗战胜利后,美国著名的潜水专家爱德华·波尔一行人来到鄱阳湖,历经数月的打捞仍一无所获,除爱德华·波尔外,几名美国潜水员再度在这里失踪。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20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泽、彭湖、官亭湖等多种称谓,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远在地质史“元古代”时期,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八九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湖区地壳又经断陷构成鄱阳湖盆地锥形。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在彭蠡泽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鄱阳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湖,风光如画,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将鄱阳湖上的各景点通过游船连成一线即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鄱阳湖,美丽的湖,神话的湖,充满诗情画意的湖,她象一个淡妆素抹的少女,含情脉脉地笑迎每一位光临的游客神游翻阳湖。 落星石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内,与周瑜点将台相近。落星石俗称落星墩,纵横各数丈,状如星斗,鄱阳湖水有涨有落,而此石不没于水,相传此石为**的天星,星子县名,由此而来。 大孤山,六朝时称“独石”,又因其形如鞋,俗名“鞋山”。 位于九江市湖口县以南的鄱阳湖中。相传古时有一年轻渔郎,姓胡名春,在鄱阳湖中网到一盒,内贮明珠一颗,便欣然回家。路中有一绿衣少女,啼哭悲切,问其故,说是丢失明珠,渔郎胡春当即奉还,少女拜谢而去。他日,渔郎打渔时忽逢狂风暴雨,刹时天昏地暗,正在危险之时,有绿衣少女手执明珠,为渔郎导航,转危为安。此少女是瑶池玉女,名叫大姑,因触犯天规,贬于鄱阳湖,独居碧波之间。两人由爱慕结成佳偶。渔霸盛泰见大姑美貌似花,顿起歹念,但无法得手。另一方面玉帝知大姑与胡春结为夫妇,乃派遣天兵天将捉拿大姑,渔霸盛泰也趁机加害胡春。 当大姑被劫持于空中时,见胡春被盛泰击伤,且欲置之死地。大姑无奈,即将所穿之鞋踢下,化作峭壁,将盛泰**于湖底。此鞋即成为山,所以,大孤山实为大姑山。大孤山三面绝壁,屹立中流,周长500米,仅西北角有一石*,可泊舟船。山上原建有天后宫、梳妆台等,现已毁。登山远眺,四周碧水,白帆片片, 无限蓝天,充满诗情画意。 周瑜点将台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境内的鄱阳湖畔。相传三国时, 东吴都督周瑜守柴桑(今九江市),此处是操练**的点将指挥之处。台高约7米。为花岗石砌成,台下有扶门通道,台上有双层房檐木结构城楼。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位于鄱阳湖南面的望湖亭附近。由于鄱阳 湖水质未受污染,加以鱼类丰富,为越冬各种鸟类的天堂。保护 区内严禁捕猎,违者重处。保护区内各种候鸟能“和平共处”。 最名贵的属国家一级保护的丹顶鹤,尤为重要。在保护区之东设 有大湖池候鸟观赏区,专为旅游爱好者开辟。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其中彭蠡,是很古的泽薮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彭泽”条载:“彭蠡泽在西”。还有另一种说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地质、气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长期发展下, 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波阳县附近,因而易名鄱阳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门山以南原本是人烟稠密的枭阳平原,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枭阳县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水中,历史上曾有“沉枭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演变,在距今约1600年左右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长江的腰带上。国际重要湿地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我国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江**、朱耷等曾在湖区生活。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等。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发生在鄱阳湖上的文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则更是难以胜数。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时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描写的是鄱阳湖的胜景。 鄱阳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墩,风光如画,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将鄱阳湖上的各景点通过游船连成一线即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姥山的由来?
安徽姥山位于安徽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姥山当地人又称母山、蒙山,谐音,意同姥。与姥山岛相伴,还有两座礁岛,在碧波之间若隐若现,称作鞋山,在巢湖中心,与姥山遥遥相望的还有一座姑山(同孤山),传说“陷巢州、涨庐州”时期,焦姥的女儿与焦姥一道通知乡邻,女儿先焦姥一步奔走,跑丢了一双鞋子,终又被洪水吞没。后来,鞋子化作一对鞋山,女儿化作姑山,焦姥最终化作姥山,母女相望遥遥。